李嘉诚看好的“人造肉”你会欢迎它们出现在餐桌吗?

  “人造肉”和“预制菜”一样,必定都是昙花一现,不会长久,但是也不会完全消失。每一个具有开创性的食物背后,都代表着一种新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其作为商业世界的新物种,也必然掀动一波资本市场的浪潮。人造肉、预制菜等自然也不例外,以后还会不断出现类似的“幺蛾子”。

  “50年后,我们将不再为了吃鸡胸肉或鸡翅而愚蠢地养一只鸡,我们会利用培养液培育出这些食物。”1931年,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这个看似“荒谬”的预言,成为了“人造肉”的最初畅想。“如果世界上屠宰场的墙都是透明的玻璃墙,我敢保证,所有人都会成为素食者。”20世纪七十年代,保罗·麦卡特尼出于动物保护的目的呼吁素食,保护动物、拒绝屠宰、推进素食成为“人造肉”开发的理想理由。

  之后,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确实寻找到了在传统饲养屠宰之外获取肉类的方式—2012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马克·波斯特博士,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培育出了“人造肉”。马克·波斯特博士在实验室采用细胞培养方式生产出的“培育肉”让丘吉尔的预言成真。不过,由于成本过高,培育肉还无法量产,我们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人造肉是从植物蛋白中提取、加工,模拟肉类口感和营养成分的“植物基人造肉”。尽管植物基人造肉的技术含量相比较培育肉而言低很多,但其所展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已然足够惊人。生产1斤人造肉,只需4两豆类蛋白质原料,而养殖场产出同样重量的鸡肉,则要消耗近3斤的玉米或大豆饲料。

  环保、成本相对低且便于量产,让人造肉逐步进入了资本的视野。2013年,比尔·盖茨吃到Beyond Meat生产的人造鸡肉卷后,率先投资了Beyond eat。并在随后继续投资了另一家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Burger,Impossible Burger背后还有一个著名投资人——李嘉诚。

  资本和市场热炒的背后,是人造肉这一商业新物种所蕴藏的有待激发的巨大市场存量。但在资本火热的外表下,人造肉“硬币”的另一面也逐渐显露,现实的“尴尬”无处不在。几乎所有商业新物种诞生的初期,往往都是资本市场的“一头热”。与资本市场的火热相对的是企业的尴尬,事实上人造肉企业并未能实质上盈利,成本居高不下,技术上的前景也并不明朗。

  传统的素鸡、素鸭等素肉产品,主要是用大豆分离蛋白简单加工生成的,制作方式仅仅是简单的机器压制。人造肉的生产工艺和传统素肉有相似之处,但人造肉需要将植物蛋白分子结构重新构成肉类纤维状分子结构,再通过交联酶、风味蛋白酶的改进,让植物肉具有动物肉的质感、咀嚼感和香味。

  植物肉的成本之高,尚且不足以达到盈利,培育肉更是不必说。马克·波斯特博士在实验室培养出的人造牛肉,造价达24万英镑。培育动物肉领域的代表企业Memphis Meat每制造一磅培育肉需近万美元,远超普通消费者对肉类的消费预期。生产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其走出实验室实现商业化还有漫漫长路。截至目前,培育肉尚未有量产的商品出现。

  资本的潮水因概念热而疯狂涌入,也会因对其发展前景的不看好而退去。看似热闹的人造肉,其实只存在于资本的想象中,消费市场并不买账。


米乐

米乐app官网免费下载(中国)·安卓© 版权所有 米乐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龙大工业园
电话:0535-7706586 E-mail:info@chuangjiyuan.com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鲁ICP备10004814号-11
米乐app官网免费下载(中国)·安卓© 版权所有 米乐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龙大工业园 电话:0535-7706586 E-mail:info@chuangjiyuan.com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鲁ICP备10004814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