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食物“资源库” 唱好农业“山海经”——福建深入

  “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同志就对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进行着深邃思考和长远谋划,创造性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

  30多年来,福建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在大食物观科学指引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培育形成畜禽、渔业、蔬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断破解粮源局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1988年6月,习同志刚到宁德担任地委,就沉到一线展开调研,当地耕地的稀缺与山海资源的丰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长期以来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上世纪80年代食物总量匮乏、品种单一,肉类、水产品、蔬果等农产品种类少、产量低,每年需从外省大量调入粮食和蔬菜。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习同志从“山”与“海”的辩证角度鲜明提出:“闽东要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就必须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

  习同志深刻揭示其中内涵:“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

  在闽东人的餐桌上,长期有两样食物:一是“地瓜米”,就是把地瓜刨成丝,再晒干,作为粮食;一是大黄鱼,我国特有的海水鱼,俗称“黄花鱼”或“黄瓜鱼”。

  1988年底,时任宁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的刘家富提交了一份《关于开发闽东海水鱼类养殖技术的报告》。报告中提到野生大黄鱼因为过度捕捞日益濒危,而人工养殖存在技术缺失等现实困难,引起了习同志的高度关注。

  让刘家富倍感振奋的是,习同志在报告上作出批示:要集中资源进行科研攻关,解决大黄鱼不能人工养殖的问题。

  “这一批示让福建大黄鱼迎来新生契机。”刘家富告诉记者。此后,他牵头攻关的批量繁育大黄鱼技术获得成功,研究成果逐渐推广到更多的养殖户。

  2024年5月8日,刘家富在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科技服务中心大楼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了解大黄鱼的培育情况。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此后数十年间,宁德市不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逐步扩大人工养殖大黄鱼规模,大黄鱼新品种和新品系选育不断取得突破。

  如今,“宁德大黄鱼”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80%以上的大黄鱼产自宁德,不仅是天南海北百姓的美味佳肴,也成为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品种之一和优势出口养殖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

  明朝年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陈振龙冒险从东南亚引进的甘薯种苗,经官方推广种植后,为缓解旱饥立下了汗马功劳。随后,这一高产耐贫瘠的作物经由福建走向全国,成为福建人千方百计拓展食物来源的见证。

  在传统以粮为纲观念中,山多地少是绝对劣势;而随着观念转换到大食物观视角,劣势却成为了独特的优势。耕地给予不了的,海洋来给、山林来给……

  2023年,习总在广东考察时深情回忆道:“我在福建工作时,在山区干过,也在沿海干过。当时我就提出大食物观,肉、蛋、禽、奶、鱼、果、菌、茶……这些都是粮食啊。这么一算,福建虽然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但食物来源就多了。”

  这是2024年5月8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鸿瑞生态农业产业园内拍摄的转盘式奶牛自动挤奶设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在福建工作期间,从沿海到山区,从地市到省里,习同志不管走到哪里,总是牵挂着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宁德大黄鱼、古田食用菌、福安坦洋工夫茶、平和琯溪蜜柚……习同志关心和指导过的八闽“土特产”,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清单。

  ——推进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指导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山林之变;注重乡土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服务下乡,总结推广“科特派”制度。

  ——协调统筹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指导厦门偏远山村种植茶树“做到山下开发,山上‘戴帽’”;致力破解宁德食用菌产业中出现的“菌林矛盾”,推动菌草技术发展;在南平炉下镇调研时,嘱托“要认真走好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路子”。

  ——让群众“吃得好、吃得放心”。为破解福州群众“吃菜难”问题,推动郊区建立“菜篮子”基地、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大力推行“农改超”,在全国率先开展“餐桌污染”整治……

  2001年,时任福建省委、省长的习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在总体思路中贯彻大食物观,用有力措施推动大食物观落地落实。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写入“树立大食物观”,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总指出,“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指出,“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福建践行大食物观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走俏市场,食物供给日益丰富多元。

  “稳粮”有力:作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0.73%的粮食主销区,每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

  “耕海”有方:水产养殖快速发展,水产品育苗覆盖鱼、虾、贝等120多个品种,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0余公斤,居全国第一。

  “土特产”有市场:食用菌栽培种类全国最多,其中9个品种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茶叶年产量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5万吨增长到当前50多万吨,产值、单产均居全国前列。

  福建省农科院院长余文权表示,“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呈一体两面,前者侧重生产角度,后者注重民生需求。发展目标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消费结构从“粮食”向“食物”拓展,生产资源从耕地向更广阔的国土空间转变。

  2022年全国期间,习总指出:“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南平市建瓯市东游镇的万亩玉米基地里,正处于成熟期的玉米长得郁郁葱葱。再有10多天,其中一部分就可以采摘了。

  东游镇林武俊说,这是福建省农科院研发的鲜食玉米品种,不仅口感好,上市时间也与广东、海南、云南的玉米错峰,深受市场欢迎。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基地已建立起工厂化育苗、加工、秸秆回收等完整产业链,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种植成本,农户每季每亩的纯利润达到3000元。

  东游镇发展现代化玉米产业,是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的一个缩影。作为粮食主销区,福建努力扛起粮食安全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真金白银”稳粮惠农,建成高标准农田超千万亩,2023年实现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单产“三增长”。

  广袤的森林,不仅让福建成为全国最“绿”的省份,同样蕴含着巨大的生产力,能够提供木本粮食、木本油料、蔬菜、菌菇、动物蛋白等。

  在福建工作时期,习同志就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为科学开发森林食物资源提供了清晰指引。

  “相比富含纤维的春笋,这种在桃花盛开时节采收的冬笋颜色漂亮、口感更嫩。我们还利用新研发的急速冷冻技术,让消费者一年四季吃到口感更好的‘鲜笋’。”三明极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逸平告诉记者。

  “刚来的时候山里还没有进车的路。如今,这里已经有了高速公路。我们陆续开发了40多种笋产品,远销到其他省份和国外市场。”他说。

  林下空间是福建人的第二块“耕地”。福建充分利用森林立体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林菌、林药、林蜂、林禽、林油、林粮、林果等多个系列的森林食物,打造天然的“绿色食品工厂”。2023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超3000万亩,产值超800亿元。

  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有大小海湾125个、海岛2200多个。蔚蓝的大海,是蕴含着富饶海洋物产、丰美优质蛋白的“海上粮仓”。

  习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要“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海域,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海洋开发,把加快经济发展的触角从陆地向海洋延伸”。

  在习同志指导和推动下,福建积极建设海上牧场,推动水产种业振兴,加快渔业产业发展,努力做好海洋开发保障粮食安全大文章。

  在福建连江定海湾海域,坐落着“闽投1号”“乾动1号”“定海湾1号”等深远海养殖平台。从高空俯瞰,一座座篮球场大小的钢构平台卧于海。


米乐

米乐app官网免费下载(中国)·安卓© 版权所有 米乐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龙大工业园
电话:0535-7706586 E-mail:info@chuangjiyuan.com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鲁ICP备10004814号-11
米乐app官网免费下载(中国)·安卓© 版权所有 米乐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龙大工业园 电话:0535-7706586 E-mail:info@chuangjiyuan.com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鲁ICP备10004814号-11